智慧物流概念、技术架构与发展演进方向 (上)
□ 王继祥 一、智慧物流概念 自2003年开始,物联网技术首先开始在物流追踪追溯领域获得应用,2005年前后物联网技术取得了巨大发展,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物联网三层架构技术体系正式提出,世界物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物联网技术发展推动了物流实体网络通过感知技术与虚拟网络世界融合,让物流借助信息技术有了生命力,产生智慧的物流系统。2009年,在国家大力倡导下,中国物联网技术呈现发展热潮,在物流领域,物联网技术逐步得到普及应用。 基于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笔者在2009年首次提出了“智慧物流”概念,开始大力倡导“智慧物流”。 关于智慧物流概念,笔者认为:智慧物流指的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实现互联网向物理世界延伸,互联网与物流实体网络融合创新,实现物流系统的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精准执行,进一步达到自主决策和学习提升,拥有一定智慧能力的现代物流体系。 智慧物流具有如下三大特点: 互联互通,数据驱动:所有物流要素实现互联互通,一切业务数字化,实现物流系统全过程透明可追溯;一切数据业务化,以“数据”驱动决策与执行,为物流生态系统赋能。 深度协同,高效执行:跨集团、跨企业、跨组织之间深度协同,基于物流系统全局优化的智能算法,调度整个物流系统中各参与方高效分工协作。 自主决策,学习提升:软件定义物流实现自主决策,推动物流系统程控化和自动化发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构建物流大脑,在感知中决策,在执行中学习,在学习中优化,在物流实际运作中不断升级,学习提升。 二、智慧物流技术架构 智慧物流基于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而提出,根据物联网技术架构,智慧物流也有三层技术架构。 感知层:感知层是智慧物流系统实现对货物感知的基础,是智慧物流的起点。物流系统的感知层通过多种感知技术实现对物品的感知,常用的感知技术有:条码自动识别技术、RFID感知技术、GPS移动感知技术、传感器感知技术、红外感知技术、语音感知技术、机器视觉感知技术等。所有能够用于物品感知的各类技术都可以在物流系统中得到应用,具体应用中需要平衡系统需求与技术成本等因素。 网络层:网络层是智慧物流的神经网络与虚拟空间。物流系统借助感知技术获得的数据进入网络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处理,产生决策指令,再通过感知通信技术向执行系统下达指令。 应用层:应用层是智慧物流的应用系统,借助物联网感知技术,感知到网络层的决策指令,在应用层实时执行操作。 根据智慧物流的技术架构,智慧物流主要是感知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数据计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技术体系。 感知技术是物联网核心技术,实现物品自动感知与联网的基础,主要技术有:1. 编码技术,根据国家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示范要求,推荐采用GS1编码体系作为智慧物流编码体系,实现全球自动识别、状态感知、透明管理和追踪追溯。2. 自动识别技术,包括条码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3. 传感技术,包括位置、距离、温度、湿度等各类传感设备与技术;4. 追踪定位技术,包括GPS/北斗导航/室内导航与定位技术等;此外,红外、激光、NFC、M2M、机器视觉等各类感知技术也在智慧物流领域有一定的应用。 数据处理技术主要有:1. 大数据存储技术,包括数据记录、数据存储、数据验证、数据共享等;2. 大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数据统计(SPSS)、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等;3. 机器学习技术,包括经验归纳、分析学习、类比学习、遗传算法、增强学习等。区块链技术目前发展很快,也将被纳入智慧物流数据链技术。 数据计算技术主要以云计算为核心,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在智慧物流系统的层级,常常应用雾计算技术;在智慧物流独立硬件应用场景,常采用边缘计算技术。之所以出现新的云计算创新模式,主要是为了更适应实际的智慧物流不同的场景,实现更快速的反应和智能物联实时的操作,达到统筹资源,快速响应的目的。(未完待续)(本文选自王继祥个人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