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入围世界500强,真正的考验刚刚开始
□月涯 挺过至暗时刻,笼罩顺丰的阴影逐渐消散,新的战斗号角已经吹响。 8月3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中国邮政位列81位,顺丰位列441位。 这是顺丰首次登上世界500强榜单,也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首次入围。 榜单显示,有145家中国企业上榜。在邮政、快递领域,全球共有9家企业上榜,中国邮政和顺丰控股分别为中国企业占据两个席位。 其中,中国邮政在所有邮政、快递企业中领先,且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入围世界百强行列。 抛开“国家队”,顺丰在快递物流企业中遥遥领先。 在2021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中,顺丰稳居榜首,圆通、韵达、百世、德邦、中通、申通上榜。其中,京东物流和菜鸟并未上榜。 当顺丰成功跻身世界500强,也意味着中国的快递企业正式进入了全球市场的竞争中。 在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8年位列世界第一之后,顺丰成为全球四大快递物流企业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快递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非常依赖于低价竞争来跑马圈地。 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修炼内功,国内市场内耗,在国外市场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近两年,国内的快递企业已经在速度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如顺丰的当日达、次晨达和次日达,京东物流的次日达、极速达、京准达等等。 但另一方面,一味追求速度、追求规模之下,快递企业们忽略了服务对市场的影响。 值得肯定的是,现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成为行业共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认识到并且在改善客户在末端配送环节的服务体验。 再加上资金充足、技术强劲的京东物流、菜鸟等加速追赶,传统的行业模式正在接受数字化转型和改造,整体竞争力稳步提升。 目前,我国快递市场基本形成顺丰、京东物流、邮政、三通一达等相互对峙的局面,加速洗牌之下优胜者借势起飞。 顺丰,错过电商时代的 快递之王 作为民营快递之王,顺丰脱颖而出的关键点在于差异化竞争。 纵观行业发展史,快递业务的每一次爆发都离不开电商平台及其产业的带动作用。 通达系和阿里,极兔和拼多多,京东物流和京东,都依附于电商平台而存在。 前两年极兔卷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顺丰意外暴雷,便是在电商件业务这一块吃了个闷亏。 阿里淘宝的诞生带飞了四通一达,顺丰王卫本来也瞄准了电商件的庞大市场,于2013年推出了“电商特惠”业务。 但与通达系的加盟制不同的是,顺丰以自营为主,从揽件、分拣、转运到投递各个环节都要投入大量资产,覆盖的物流环节越多,成本也就越高。 成本更加高昂的顺丰在与通达系的竞争中根本没有价格优势。直营模式和电商件天然无法匹配,顺丰第一次尝试接轨电商宣告失败。 2017年,顺丰和菜鸟发生摩擦,阿里取消了淘宝和天猫平台顺丰作为物流商的选项。 缺乏生态体系支撑的顺丰一直在尝试建立自己的电商体系,从顺丰E商圈、嘿客、顺丰同城等,但是都没有激起太大的浪花。 哪怕后来顺丰接入唯品会,也无法与淘宝、京东等的体量相提并论。 错过电商红利的顺丰增速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最明显的是2019年上半年,行业完成业务量的整体增速为25.7%,而顺丰仅为8.54%。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在增速上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是顺丰的收入增长却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以2021年的数据为例,行业全年业务收入1.04万亿元,同比增速18%,而顺丰的营收增速则为34.5%。 实际上,受价格战的影响,大部分业务量虽然集中在在电商件,但利润的大头还是掌握在传统物流手中。 时至今日,通达系虽然不用为业务量发愁,但是未来的发展或多或少都会受到阿里的制约,顺丰却走出了自己的差异化道路。 在航空货运领域,顺丰更是民航中当之无愧的空中霸主。2020年的相关报告显示,顺丰控股以大于500亿元的营收跻身我国航空货运的第一梯队。 2021年,顺丰以192万吨的货运量完成行业超26%的总货运量。 近年来,虽然顺丰经历了大起大落,但是目前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京东一记重拳挥向顺丰 当快递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顺丰正在经历新的考验。 一直以来,顺丰的定位都在中高端市场,单件价格较高。但因为时效、安全性和服务要高于市场平均水平,顺丰基本上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近两年来,时效不再是制约快递行业发展的因素,行业从价格大战转向服务大战后,顺丰的优势似乎正在瓦解。 顺丰的难点在于其很难降价,需要与自营供应链的成本相协调。 市场竞争,不进则退,同样重供应链模式的京东物流,虽然比通达系的要贵一点,但是比顺丰更有价格优势。 2018年,京东物流上线了“京东快递”小程序,开始承接个人寄件快递业务。目前在运费方面,京东空运运费基本上18元起步,而顺丰则是23元起步。再加上京东日常折扣价6~8折,而顺丰很少推出优惠活动,价格差距更加明显。 虽然在市场份额上目前京东物流暂时无法与顺丰相比,但假以时日,已经形成“京邦达”格局的京东会成为顺丰的一大劲敌。 目前,京东物流与顺丰之间的差距,更多的只是时间而已。 在速度、服务、时效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成本更高的顺丰未来再次笼罩了一层迷雾。 时至今日,未来谁能脱颖而出,谁也无法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