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由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一届中国钢铁海外发展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出席会议并致辞。
骆铁军指出,今年以来,钢铁行业可用三句话概括: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上游原料高价不退,行业本身自律有待加强。尽管国家出台了一揽子稳经济政策,但尚未完全形成实物工作量,从另一方面也表明大企业的减产限产动力不足。随着国家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累积效应的释放,国民经济有望逐步恢复,保持平稳增长。中钢协研究提出了“三定三不要”的钢铁企业经营应对原则,呼吁大家理性应对市场冲击。
骆铁军表示,中国钢铁从20世纪末就开始了海外投资和国际化的探索,成功投资中钢恰那铁矿、首钢秘鲁铁矿,之后陆续出现了一些既有资源、也有产能的对外投资合作项目。据中钢协调研,目前我国的海外权益铁矿产能为1.2亿吨/年,“十三五”时期在海外建成或收购钢产能约2000万吨。河钢塞钢、敬业英钢成为我国钢企境外并购的样板,马来西亚、印尼也涌现了一批成功的绿地建厂案例。目前,中国钢铁的国际化发展还在摸索之中,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骆铁军强调,中国制造业从2010年起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更是从1996年起成为世界第一,中国钢铁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世界钢铁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高质量走好国际化发展道路。一是要坚守初心,坚持品牌出海、绿色出海、技术出海、服务出海,擦亮中国钢铁的名片,将中国钢铁的发展真正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境外权益铁矿资源项目和钢铁项目投资开发。二是钢铁对外贸易要奉行高质量高技术的原则,以高质量发展参与高水平的国际合作竞争,减少一般产品出口,鼓励钢坯等初级钢铁产品进口,促进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对此,中钢协近期开展了对高附加值产品界定和税号的细分工作。三是要脚踏实地,登高望远。中国钢铁企业走过了20多年的对外投资之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当今,全球产业链正处于重构的关键阶段,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均钢铁消费量潜力巨大,且各类要素成本方面都具备条件,发展钢铁产业具有一定优势。中国钢铁要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做好国际化发展的大文章。(钢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