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农产品交易仍须眼见为实
稿件来源:挑
□特约评论员张签名 这些年来,生鲜农产品线上线下的话题一直众说纷纭,但不管谁在说、怎么说,有一个事实是大家都认可的,那就是生鲜农产品线上交易无论怎么热闹,生鲜农产品的线下交易,永远都占据着农产品流通的主导地位。 前几年,笔者亲眼看到几家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下简称平台),是如何“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初始,笔者以为塌掉的只是少数“高楼”,就写了一篇文章《不知死焉知生》,期望后来的平台经营者们能汲取失败的教训,不再继续当行业的“先烈”,而要成为行业成功的先驱。遗憾的是,这一期望并没有实现。试看如今的生鲜农产品电商现状,就相信笔者此言不虚了,直接反映在消费端的就是:大家很少见到大街上穿梭来往的快递车上有生鲜农产品;不要说习惯了每天上菜市场采购的大爷大妈,就是自称“剁手一族”的年轻消费者,过去和现在也都较少网购生鲜农产品。想想这也难怪,如今的年轻人要么在父母家蹭饭,要么叫外卖或者下馆子。 而令人奇怪的是,有些人包括一些专家,一直在很认真的呼吁:农产品市场甚至农批市场也应大力开展线上电商,并将之与补短板挂起钩来。对此高论,笔者实在不敢苟同。之所以不敢苟同,缘于国内国外两方面原因。 首先是国内的传统。我们中国人从来都讲究眼见为实。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就好比找对象,如今科技这么发达,有几对是在网上“成交”的呢?还不都是在熟人圈子里自己看中或别人介绍的吗?就连一度盛行的公园相亲角,老爸老妈的苦心又有几个年轻人买账呢?原因主要也是因为在那里只能看到对方的照片和资料,大多数连照片也看不到,孩子不让公示于人。说来说去,就是因为违背了人们的一个起码认知:眼见为实!说到这儿,再联想到网上买菜等,大家也就都懂得了。 此外还有国外的经验。国外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电商比我们发展的早,网购商品五花八门,可就是很少有在网上买吃的的,生鲜电商更是微乎其微,几乎不成为一个行业。如日本最著名的筑地市场,建于1935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市场之一,市场分为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内部市场主要从事生鲜海产的批发和交易;而旁边的商店街则称为场外市场,集中了各色日料店、海鲜店、蔬果店等。再如荷兰阿 姆 斯 特 丹 的 北 市 场(Noordermarkt),该市场除了批发竞拍,每周一和周六在此还有专门的有机农夫集市,主要售卖有机原生态食品,受到阿姆斯特丹人的热烈好评,每周六都是人潮涌动,到处可以买到全阿姆斯特丹最新鲜最好吃的有机农产品。 以上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和道理:无论互联网多么发达,生鲜农产品还是要以现场交易为主,特别是对于农产品产品标准体系还不完善的我国,还是要“眼见为实”,用句耳熟能详的话说,就是要有现场体验感。这主要是因为,只有标准化的商品,线上才有完全替代线下的可能,但对食用农产品这类具有体验性特点甚至需要试吃的消费,线上是永远不可能替代线下的。这种体验感,体验的不仅是人间烟火气,更重要的是消费者能通过体验,对产品的新鲜度更加放心,从外观、颜色、气味、产地、价格都有个性价比的直观感受。 最后,有人可能还会说,以线下为主可能会失去很多年轻消费者。前面说了,年轻人网购的主要产品,过去现在乃至今后并不是生鲜农产品,此其一;大爷大妈们都喜欢现场购买生鲜农产品,因为可以先尝(挑)后买,而这只能在线下完成,此其二;别以为年轻人就只图方便不顾食品安全,生鲜电商虽然自称是冷链配送,可是,在以快递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城市生鲜配送过程中,消费者能监督到其冷链全程不断链呢?此其三,同时也是生鲜农产品线上永远不能代替线下消费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