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链融合,固本强基打好“十四五”冷链攻坚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 2023年是经济复苏期、过渡期、也是挑战和机遇期。曲折前行是真实写照,融合创新是进化之道。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经济发展的韧性、活力和潜力继续显现。11月份制造业PMI指数为49.4%,处于收缩区间,表明经济回升动能仍需着力加强。 从10月份物流数据来看,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速企稳回升,物流需求结构化升级持续推进。物流活动总体保持较高景气区间,景气水平略有回调,物流服务供给规模与结构进入调整期。微观企业经营状况、效益水平出现趋好迹象,市场预期稳中有升。 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整体处于承压前行、需求逐步企稳回升的震荡发展局面。全年我国冷链需求总量预计达到3.5亿吨,同比增长6.1%;冷链物流总收入预计达到5170亿元,同比增长5.2%;冷藏车保有量预计达到43.1万辆,同比增长12.8%;冷库总量预计达到2.28亿立方,同比增长8.3%。 结合2023年冷链行业整体情况,我们梳理并发布今年冷链行业十大特点,更多的是从政策、资金、市场等等方面概括性反映行业变化:①100+产业政策引领冷链精准发展,政策窗口期有待缩减;②千亿资金活水浸润冷链物流洼地,但不可大水漫灌;③冷链进入存量见顶和增量探寻新周期,消费决定总量;④“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冷链产业双循环明显加速;⑤冷链低碳和ESG治理:负重的飞轮,未来的壁垒;⑥冷库空置率与租金“剪刀差”扩大,结构失衡问题凸显;⑦冷链融资并购更为审慎,科技、平台等因素成关键;⑧产教融合:打造冷链发展新引擎,政企校协联动待创新;⑨两业联动:企业破圈延伸式发展渐多,物流商流互为依附;⑩冷链科技渐成第一生产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拥抱。对于行业这十大特征,后续还会专门详细点评,这里不再展开。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仍存在四方面主要问题:一是冷链产业政策和标准落地慢、落地难,行业规范程度不高,劣币驱良币。二是缺乏合理规划统筹,局部冷链基础设施供大于求,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严重;三是在冷链设备设施应用和运营过程中绿色低碳和科技创新体现不足,亟待提档升级;四是常规冷链仓干配等服务跟上下游产业融合度不够,同质化服务普遍。 明年,随着“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进入攻坚克难阶段,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对此我提出五点发展建议: 一是产链融合,拓展冷链新空间。 在国家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区域联动等战略深入实施之下,冷链物流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 (下转2版) (上接1版)须深入融合到我国现代农业、食品工业等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重点聚焦“6+1”重点品类,强化冷链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深耕产地链、产业链、价值链。 二是固本强基,内生冷链新活力。 当前预制菜、半成品菜、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生鲜直播带货等业态蓬勃发展,冷链企业在变革模式创新应对的同时,不能丢掉赖以生存的服务基本功,应从提升作业标准、人员能力、软硬件条件等方面巩固根基、加厚壁垒。 三是数智赋能,促进冷链提质增效。 大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智能化技术,实现供需信息实时对接,以及全过程智能化监测产品、调控设备、优化流程等,提高冷链体系的质量效率、透明度和精准度。 四是绿色低碳,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化对冷链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及长远意义。可从冷链运输、冷链园区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力争做到节能减排、低碳零碳和降本增效,新能源冷藏车、低碳冷库和零碳园区等是重要抓手。 五是全球布局,加快冷链走出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带动效应的体现,国内自贸区试点扩大及RCEP等政策不断深化,我国将加速高标准国际食品贸易发展步伐。与之配套的是需要加快开展海外冷链物流布局,推动国内外冷链双循环格局构成。 宿州地处安徽最北部,四省交界、襟临沿海、背依中原,是淮海经济协作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农产品生产大市,盛产葡萄、稻米、牛肉,特别是砀山梨家喻户晓,这些为发展宿州冷链物流奠定了很好的产业基础,宿州也是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之一。此次落会宿州,也希望冷链上下游各个与会企业能够走进宿州、了解宿州、关注宿州、投资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