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为低空物流保驾护航
□ 哈尔滨工程大学胡玉真王敏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宣低空经济发展司成立。该司成为与产业发展司、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等并列的国家发改委第三十个司局。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定义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只有低空经济是由国家发改委一个独立司局负责在国家层面拟订并组织实施发展战略、规划和协调有关重大问题,足以显示低空经济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及经济意义。 伴随着国家对低空经济系统部署的推进,低空物流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正在迅速成为关注的焦点。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要深化和航空物流配送等领域的示范应用。低空物流是指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无人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进行的物品运输、配送等活动,以实现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快速、高效、精准的实体流动过程。低空物流是低空经济能够发挥价值的重要应用场景,具有快速高效、调度灵活、节约成本等优势。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可以有效推动物流行业的智能转型,为低空物流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新质生产力为低空物流保驾护航的关键在于:一是智能化技术创新应用。新质生产力可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无人机自主飞行、动态路径规划及避障、实时监控等。这些智能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物品运输效率,显著提高配送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低空物流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二是物流产业链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通过上下游联动、技术转化和场景拓展,可以完善面向规模飞行的起降装备、智能装备充电站与维护站等低空新型基础设施,个性化开发特定型号的智能装备,强化车-机协同运作模式,推动物流行业全链条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低空物流全产业链的响应速度和资源利用效率。三是低空空域安全管理。从空防安全上讲,新质生产力可通过多种探测手段提升低空空域的无人机侦测与拦截能力,同时推动开发及部署针对不明飞行物的电子干扰手段。从防相撞上讲,新质生产力可强化无人机等通用航空器机载设备及时通报本机位置的速度,提升低空物流安全保障能力。四是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可提升低空物流的配送效率,减少因运输时间过长产生的额外能源消耗和排放,加快固态电池和氢能技术等新型储能技术的开发,有效促进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因此,新质生产力作为为低空物流保驾护航的核心要素,如何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作用,保障低空物流稳步发展,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促进政企合作,加强技术手段建设。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利用无人机制造商、物流公司、雷达研发、5G、通感一体等技术提供商企业的行业优势及技术支撑作用;整合雷达、光电等多种探测手段,加快固态电池和氢能技术等新型储能技术的开发,提升无人机自主避障及路径规划能力。 二、建立多方协同机制,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在上游,与技术研发团队紧密合作,加强与航空管理部门的协调,确保无人机设计符合空域管理规定和飞行安全要求;在中游,推动物流公司和空域管理平台及智能调度系统开发商深度合作,推动跨部门、跨平台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在下游,完善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关注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服务模式,与终端用户建立及时反馈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预测客户需求,实现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和快速响应。 三、健全监管与法规体系,明确空域管理结构。建立全空域的统一协调机制,明确不同空域的责任划分机制,推动落实无人机设备电子标识制度,提升协同查证处置效率,推动安全监管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建立严格的飞行检查和安全评估机制,对低空物流企业的飞行运营进行定期审查,确保其符合国家空防安全标准。 四、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绿色物流体系。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新型储能技术等重塑低空物流生态;与地面车辆、铁路、水路等交通系统形成紧密协同的物流网络,根据货物类型、目的地、紧急程度等因素,灵活选择最优运输方案,实现物流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