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数智赋能制造业蝶变升级
□ 刘鹏飞 候美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成绩突出、成效显著,制造强国建设稳步迈进。目前,我国已建成装备领域214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4家灯塔工厂、1850家绿色工厂,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人470台,跃居世界第三位。截至2024年6月,全国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80.8%和63.6%,分别比2012年提高32个和39个百分点。 加强数智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着力健全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强化自主研发能力,推动智能传感器、边缘操作系统、高端芯片和集成电路等基础软硬件研发,尽快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适度超前探索5G/6G专网构建,加快其商用化步伐,铺设有利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数字“高速公路”。强化数字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技型领军企业的辐射引领作用,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牵头组织重大技术项目。 加大对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支持力度。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统筹,设立数智化转型专项基金,打通各类融资渠道,完善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最大程度降低中小企业的转型风险。加快制定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行动方案,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开展先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揭榜挂帅”工作,为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针对性、专业化指导。加快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协会服务-机构支撑”的联合推进机制,实施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着力引导中小企业开展系统云化改造与云端迁移。 加强数智化转型典范的引领带动与模式推广。加快健全相关产业链数据库及共享机制,鼓励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开展对口协作,面向重点行业与特定场景丰富模型库、知识库、创新APP增值服务,打通各制造业经营主体间的“数据孤岛”和“业务壁垒”,实现各企业间的标准适配与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标杆企业的示范效应,围绕生产技术、业务流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数智化转型成果,分行业分类打造一批创新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典型与场景示范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