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需求双重疲软 韩国制造业竞争力下降
稿件来源:政府
□莽九晨任伊然 今年年初,韩国制造业生产指数大幅下降,内需和出口同时出现负增长,引发市场对韩国经济支柱稳定性的广泛担忧。韩国经济界相关人士呼吁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制定增强竞争力的产业支援方案。 核心产业生产力减弱 韩国统计厅3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韩国制造业生产指数为103.7,同比减少4.2%,创自2023年7月以来的最大降幅。韩国《亚洲日报》9日报道称,越来越多韩国人担忧,核心产业生产力减弱并非是暂时性的,或因经济增速放缓而长期化。 生产减少直接导致产品出货量呈减少趋势。1月份制造业产品出货量同比减少7.4%,创自2023年1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具体来看,内需和出口出货量分别同比减少11.8%和1.2%,显示出内外需求双重疲软。此外,全球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韩国制造业PMI指数为49.9,表明制造业活动仍在收缩。 长期以来,制造业都是韩国经济的核心支柱。韩国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制造业在韩国产业中的占比已连续30年保持在约30%,其表现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贸易战冲击叠加内部产业僵化 韩国《东亚日报》3月10日报道称,如果美国对半导体、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成为现实,韩国经济的根基——制造业可能会进一步萎缩。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宣布将对半导体和汽车征收25%的关税。半导体和汽车是韩国2月份排名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出口商品,占总出口额的30%。如果关税导致这些产品的出口减少,制造业生产和出货、库存指标将进一步恶化。汉城大学经济学教授金尚奉表示,受美国加征关税等因素影响,韩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有所下降,这必然会对以制造业为基础的整个韩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事实上,贸易战已经对韩国制造业产生冲击。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称,关税冲击波已波及韩国中小企业。由于美国关税壁垒带来的不确定性,大企业进入“谨慎观望模式”,这种影响已经传导到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研究院研究员宋永哲表示,如果大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海外,中小企业将失去供货机会,这将造成巨大打击。 报道称,金浦一家机械企业过去3个月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30%。原因是原本在年底一次性下一年订单的大企业,现在改为按月下单。仁川市南洞国家产业工业园区内95%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中央日报》记者近日走访该园区时发现,这里随处可见写着“出租”的横幅。 除了贸易战,韩国新兴产业缺失也影响了制造业的竞争力。《朝鲜日报》报道称,韩国银行(央行)行长李昌镛日前表示,新产业的缺失和停滞不前的劳动生产率是韩国经济实力下降的原因。他还称,引进新产业需要创造性的重塑,有人会遭受痛苦,“想实现更高的增长,就算艰难,也要进行结构调整”。 报道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韩国经济增长率大幅下滑,半导体出口低迷是重要原因。半导体占韩国总出口额的16%左右,决定着国家整体出口和经济景气。 政企均发力应对 《亚洲日报》称,韩国经济人协会近日发出警告,韩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呼吁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如制定增强竞争力的产业支援方案、提供税制优惠等特别对策。 为提升韩国产业竞争力,韩国政府日前决定设立“尖端战略产业基金”,扶植人工智能等先进产业发展。韩联社称,韩国代总统崔相穆4日主持召开会议,决定设立最高达5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490亿元)的五年期“尖端战略产业基金”。崔相穆表示,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后外界不确定性加剧,主要国家力求提升先进战略产业的竞争力。在此背景下,韩国设立该基金,旨在加强先进战略产业的竞争力。基金的扶持对象涉及芯片、二次电池、显示器、生物、军工、机器人、疫苗、氢能、人工智能等产业。韩国政府认为,若在该基金的基础上与产业银行和商业银行开展合作,资助规模可达到100万亿韩元以上。政府计划本月内向国会提交《产业银行法》修正案和政府担保同意案,争取年内启动该基金。 不过,韩国Fnnews新闻网评论称,韩国因政局动荡陷入混乱,难以找到方向。此次宣布的50万亿韩元的产业基金,被政府称为目前可以立即实施的最大规模支持措施。但与美国和中国相比,50万亿韩元并不是一个大数目。该网站称,问题在于(政府)是否有长期增强产业竞争力的蓝图。对于技术发展来说,资金和人才最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