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AI+” 国资央企在行动
□ 刘丽靓 国务院国资委积极部署“AI+”专项行动,国资央企如何进一步加大人工智能布局?日前,第十一期“现代新国企”研讨会在广东珠海举行。会议聚焦“应用·数据·智算:打通企业‘AI+’最后一公里”,来自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国资央企代表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企业发展的创新实践与可行路径。 央企深化AI布局 随着国务院国资委央企“AI+”专项行动持续深化,中央企业在应用、算力、数据、模型等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领域取得积极成效。 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建议,企业制定人工智能发展路线时,应避免仅将基础大模型如DeepSeek简单部署于一体机或办公软件中,而缺乏数据采集、加工、二次训练及智能体应用开发。他指出,工业大模型应首先锁定应用场景,并在基于大语言模型应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具身智能机器人。“DeepSeek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改变了整个高科技企业的估值方式。”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熊辉认为,未来企业价值取决于差异化数据获取能力及人才结构适配性。 地方及时跟进 地方政府和地方国企也及时跟进,以期在人工智能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人工智能培育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目前,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到2200亿元,稳居全国的第一方阵。”广东省国资委二级巡视员吕宁介绍,广东省国资委制定了《省属国资国企拓展人工智能产业工作方案》,坚持打开边界、借力切入、整合资源、构建生态、自主可控,聚焦优势产业领域打造应用标杆,发挥资本融通作用,强化产业赋能,加快成为应用场景的转化者、产业生态的培育者、智算资源的供给者。 广东省委横琴工委委员、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符永革表示,合作区正抢抓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依托央企、国企和行业龙头,加快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和智能无人体系,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相关产业已初现集聚效应。合作区将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链接优秀创业公司与龙头企业,依托“澳门+横琴”优势,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持续赋能人工智能产业。 广东智用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院以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成果赋能央企数字化转型。广东智用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院院长管震介绍,其团队与华润燃气合作,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民生安全生态。“人工智能行业经历着从小规模到大规模、单模态到多模态、对话式大模型到智能体、从学术研究到行业应用的演进。”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陈俊龙表示,。随着应用场景日益复杂、多样,如何有效利用大模型能力、构建个性化智能体成为关键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