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中国医药三方物流运营模式走向探析
  自2024年起,药企须在2029年底前达到“药品现代物流”标准,否则仓储业务需转入第三方平台。目前国内具备三方物流资质的企业超800家,但真正规模化运营的不足200座,未来优质平台预计达1700家。医药三方物流将走向智能化、平台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将大幅提升仓储作业效率。运输配送成为新盈利点,特别是冷链与生物制品领域。中药材物流需叠加金融属性,打造期货交易型仓储中心,提升供应链稳定性。成长型药企应主动加入全国云仓网络或商业联盟,打破孤岛效应,抱团发展。

□ 张凌辉

  根据2024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药品经营与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精神,国内商业药企应在2029年底达到“药品现代物流”的门槛,否则将退出市场或将仓储业务迁入具备医药三方物流资质的仓储平台中。因此,许多省份纷纷出台本省“药品现代物流指导意见”,对医药三方物流业务进行引导和规范。
  根据笔者调研,目前国内可以开展医药三方物流业务的医药物流企业不低于800家,但是真正开展三方物流业务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医药物流仓不超过200座。笔者认为未来医药三方物流业务的运营模式会具有几方面的特点,也决定了医药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益。
医药三方物流是平台经济
  医药三方物流企业将是中国未来药品流通领域的主力军,企业在从普通药品批发企业向医药三方物流企业转型过程中,一定要将自身从“买卖”贸易型企业的定位转变为服务社会的“平台型”企业,打造的是储运、品种、管理等资源共享的公共平台。
  根据上海通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医药三方物流企业多拥有1.5万平方米以上仓储面积,主要提供专业药品代储、代运服务,少数兼营批发业务。这一类企业将出现分化态势,其中经营优秀的企业其仓储面积将超过3.5万平方米,以对外提供公共的三方物流服务为主,打造的是“共享库存、共享储运、共享办公、共享管理、共享配送网络”等资源的商业物流平台,而仓储面积在1.5万平方米左右、缺乏专业团队的企业则维持在盈亏平衡或微利状态。笔者预测,国内经营良好的专业医药三方物流平台企业将达约1700家。
  总的说来,药品三方物流平台企业是中国医药商业药企中实现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的企业类型,其物流体系具有典型的“公共服务”属性。
  仓储作业向无人化与人工智能转变
  随着入仓客户的增多,医药三方物流仓储服务能力将呈现“大拆零”和“超批量整件吞吐”的特点。
  如广东蛛网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服务的阿康云仓,单日出库的拆零条目数超过10万条;“双十一”期间,单日出库条目数会超过50万条。
  业务的增长,将引导大型医药三方物流仓的作业逐步向无人化转型,人工智能技术将快速取代传统的自动分拣传输系统设备。据悉,上海通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团队,正在研发半人形机器人,结合AI、视觉识别与抓取技术、批量扫码技术,希望能够开发出替代“复核人员”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同时,笔者团队正在研发基于AGV的“交叉跟随机器人小车”,可以自动根据货物的货位,交叉行驶至指定的拣选区,找到拣选人员;拣选人员根据提示信息,拣选货物;机器人小车再自动将货物运输到指定复核位。这一机器人支持跨拣选区、同时拣选多订单的作业模式。
  如果上述2种产品能够成熟运用,不但能够极大的降低人员使用数量,还可以减少传统自动分拣传输设备的投入,让医药物流企业直接降本增效。
专业运输是重要的盈利源
  此前,我国医药三方物流企业以开展专项仓储业务为主,极少涉足医药货物的专业运输配送领域。
  但是根据市场发展,医药三方物流企业会更多的介入医药物流运输领域,并且会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尤其是位于省会城市的大型医药三方物流仓,随着承接的制药企业的异地仓业务越多,将会有更多的入省货物不需要进仓即需要立刻中转至地州县区的配送业务。
  随着市场的发展,医药三方物流企业不仅仅需要为客户提供仓储、质量服务,还必须具有专业的配送能力。因此,提升运输能力既是医药三方物流企业发展需要,也是重要的盈利点。
  同时,随着生物制品的增多、器械物流量的增加,医药三方物流企业还可以拓展针对生物冷链制品、器械制品的仓储与运输业务,其盈利水平普遍高于普通的药品货运业务。
中药材物流必须具备
  金融属性
  此前,业内一阵风的建设过“中药材物流中心”,但是由于对中药材物流运营认知的偏差,导致前些年建设的中药材物流中心普遍运营水平不高。实际上,如前所述的医药三方物流仓服务于流通环节,要提高盈利水平就必须实现货物的“快速周转”,扮演的是医药供应链的“河流”角色;而中药材物流中心更多的是扮演“水库”角色,对药材品种起到的是稳定供应链的作用,因此要想提高盈利就必须具备金融属性,发挥“期货交易”的功能。
  中药材物流中心可由第三方建设运营,上游对接政府和农户,贯通药材种植、初加工、精选、收货等环节;下游与制药企业、药店和医疗机构合作,保障货源;横向联动金融机构和药材经营企业,提供高标准仓储及供应链金融服务。
  中药材物流中心的仓储服务时长,具有低频率、大批量的作业特点;具有低温存储、气体辅存等技术特性;可以大量使用冷藏库、自动立体库、平库等仓储设施。存储时长根据药材不同,可以长达5~7年。因此,中药材物流中心必须与金融机构合作,定期开展价值评估、仓储检查等工作,要为入仓的经营者提供稳定的金融服务。
  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中医药,笔者相信具有金融服务能力的专业中药材三方物流中心在我国医药物流行业中也将占据重要地位。
加入物流云仓网络
  对于普通的成长型药企而言,如果没有能力打造具有公共属性的医药三方物流平台仓储,就意味着无法聚合当地的销售团队、优质品种、供应链金融等资源,那么企业只能继续在深挖品种、做好当地客户服务上下功夫,努力将企业经营的“小而美”。
  应该看到,我国的华润、国药、九州通等头部药企已经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医药供应链网络优势,此类企业具有品种、物流仓网、供应链金融、营销体系、地政关系等全方位的优势资源;一般的地方成长型企业是无法与其进行供应链层面的竞争的。
  当前,我国医药监管部门在政策层面出台的支持“多仓协同”的政策,主要是支持集团性企业以省为范围,在省内建设多个分子仓,实现省内物流供应链体系的协同,这有助于支持省内规模药企的做大。如果成长型药企具备省内建设多仓的能力,笔者建议要加速这一工作;如果药企有能力建设单节点的医药三方物流仓,更要尽快加入全国层面的医药三方物流云仓网络中来,才有可能打破“信息孤岛”的问题;在聚合、服务当地同业企业的同时扮演全国医药三方物流云仓网络的核心仓点,才能享受到云仓体系供应链的整体优势。
  目前,国内主要的医药物流供应链云仓体系就是上海通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药链智启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云集药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建设的医药三方物流多仓联动“百城仓”体系,目前已经在国内建立了超过60个医药三方物流云仓网点,部分省份已经开始相互对开货运专线;部分仓点之间实现了信息互通,统一承接制药企业的三方物流业务;下一步正在推进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品种共享仓建设工程。
发挥商业联盟优势
  在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各地区具有优势的成长型药企抱团,组建统一经营规则的商业供应链联盟,也是取得比较优势的有效手段。
  3月28日,重庆恒启医药有限公司、上海通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在重庆联合发起成立了“百家医药商业联盟”,
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两百家药企负责人和医药团队经营者近300余人参加联盟成立仪式。
  随着医药行业资源加速聚合,传统医药商业公司在转型中缺乏方向和领头单位。百家医药商业联盟的成立,旨在整合全国成员体系与经营团队,创新性推进B端渠道私域化经营与赋能,通过各地会员企业与经销团队结合,实现产品、团队、渠道等资源共享。
  此次百家医药公司联盟的启动,聚集了国内不同省份优质的成长型药企与团队个人,目的是聚合行业资源打造医药供应链新生态网络,推动工业互联网电商、商业流通渠道与私域平台的融合发展。
  根据规划,百家医药商业联盟将组建省级运营公司,与各地成员药企合作,并在成员企业下设地级办事处,重点打造品种私域服务平台,负责社群维护、宣传、整合与落地销售,赋能成员药企与工业药企,实现业务深度变现。
  在这一基础上,百家医药商业联盟还将与医药三方物流多仓联动“百城仓”体系进行合作:实现物流、货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价值共享与生态化运营。
  笔者认为,单个药企面对头部药企已经遍布全国的医药供应链网络优势,是无法正面抗衡的;因此只能在物流仓网与商业联盟两个方面寻求外部资源的合作,才有可能寻得发展机会。
  总的说来,未来十五年内,医药三方物流业务将成为我国医药流通供应链体系的主流业务,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医药三方物流平台仓出现。涉药物流企业如果要想持续生存与发展壮大,应该主动拥抱新技术与新模式,实现企业从传统的“买卖贸易”转向“三方物流平台”并最终打造具有自身专长的数智化生态体系,才可能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赢得市场竞争。
  (作者系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常务理事,全国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药品经营类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国医药三方物流运营模式走向探析
  本文所版面
【第 7 版:快递物流】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