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新能源商用车有望告别“安全焦虑”
  □ 李亚楠
  日前,工信部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GB38031—2025) (以下简称“新国标”),明确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国标大幅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门槛,并首次将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因此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在业内人士看来,新国标的发布实施,对新能源商用车行业意义重大,不仅会加速行业技术迭代升级,还将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安全需求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
  与GB38031—2020相比,新国标在多个维度进行修订,全面提高车用动力电池安全要求。新国标包含7项单体测试和17项电池包或系统测试,其中重点修订热扩散测试要求,还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和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项目。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电池发生热失控和热扩散的情况,旧版国标侧重于‘被动预警’,而新国标强调‘主动防御’,这要求电池具备主动阻断热失控的能力,不再仅仅是延缓风险,而是从源头上降低安全隐患。同时,这一改变对于电动公交车来说至关重要,不仅极大提升车辆运行安全性,切实降低因电池热失控和热扩散而引发的事故风险,为乘客筑牢生命安全防线,也为电动公交车安全运营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新国标的出台恰逢其时,不仅是对公众担忧的电动汽车安全问题的有力回应,更是引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升的关键举措。
  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电池安全技术也取得显著进步并实现量产应用。然而,新能源汽车电池自燃和起火事故仍时有发生,这让公众对这类车型的安全性心存疑虑。据统计,在2024年全国电动车起火事故中,约37%是由底盘撞击引发的,21%与快充热失控有关。而商用车由于载重大、行驶路况复杂、运营强度高,电池包遭受底部剐蹭、进行高频快充的概率更大,面临的安全风险更为严峻,这就对电池安全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商用车新能源化进程不断提速,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部分企业陷入“参数内卷”,过度追求续驶里程的提升,却忽视安全性能的优化。此次新国标的出台,本质上是引导产业回归“安全为本”的发展理念,为新能源商用车进一步推广应用消除障碍,筑牢安全性能“护城河”,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推动技术创新与市场洗牌
  新国标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新能源商用车行业在安全标准和产业升级方面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新国标提高电池安全底线要求,也将促使整车和电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从材料体系、电芯结构到整包集成等方面进行全面技术升级。“如今,汽车的安全性能不再只是‘基础门槛’,而是企业构建‘护城河’的核心要素。”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新国标以“不起火、不爆炸”等强制性技术规范,为产业划定“安全红线”,同时也搭建起“创新阶梯”,引导行业从“单点技术突破”向“系统性安全革新”转变。这意味着整个产业链需要展开多维度革新。对于整车和电池企业而言,若想在商用车电动化浪潮中抢占先机,就必须打造涵盖材料研发、结构设计、智能监控、制造工艺的“安全技术矩阵”。从电芯级的材料改性到系统级的整车热管理,从制造环节的千级洁净车间,到使用阶段的远程运维平台,每个环节安全性能的优化,都将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信任附加值”。
  此外,从行业生态层面来看,新国标的落地实施或将引发新一轮市场洗牌,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据测算,为满足新国标要求,电池系统需集成高强度防撞梁、智能热管理系统等配置,这无疑会导致成本大幅攀升,而成本压力也会直接传导至整车层面。对于头部电池企业和主流商用车企业而言,凭借自身技术积累能够快速达标,甚至超越新国标的安全标准。与此同时,它们还能借助规模化优势与技术创新,有效降低成本,并利用技术溢价来抵消新增成本,从而维持整车价格的稳定。但对于部分技术储备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可能会面临研发投入大幅增加、产能改造周期漫长等难题。倘若无法妥善应对这些压力,就很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加速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扩容
  新国标立足市场与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技术升级和标准完善,直击行业发展痛点,为商用车电动化转型提供更具约束力的技术框架,促使行业从“参数内卷”向“安全优先”转变,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扩容”。“对于商用车用户来说,动力电池安全标准的提升,意味着运营风险降低,资产保值率提高。在日常行车过程中,卡车司机无需时刻担心因电池问题引发起火等事故,以往快充所导致的电池过热甚至起火风险也会大幅降低。这使得司机们可以更加放心地使用快充、超充功能,里程与补能焦虑也能得到有效缓解。”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动力电池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以及电池新技术逐步应用,将显著增强用户信心,有助于激发潜在用户的购买意愿,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进一步扩容。
  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进一步指出,对于产业链中的企业而言,如何在技术创新与提高安全性所付出的成本之间找到平衡,并始终保持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它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他认为,随着新国标的落地实施,部分企业可能会采取全产业链协同研发的方式,来降低边际成本。届时,上游材料商、电池企业和新能源商用车企业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通过优势互补,共同应对技术门槛的提升,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安全升级。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新能源商用车有望告别“安全焦虑”
  本文所版面
【第 10 版:新能源车】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