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激发“港产城”融合发展蓝色动能
稿件来源:贾丽
□贾丽 港口经济已经成为驱动海港城市以及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达6.7万亿元。该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然而,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和绿色转型挑战,港口经济需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升,亟须破解临港产业能级不足、陆海规划衔接松散、创新转化不畅等瓶颈。 笔者认为,进一步释放“蓝色GDP”效应,各地需跳出“就港口论港口”的窠臼,带动港城融合的海风劲吹广袤海岸,为海陆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澎湃动能。 其一,打造“立体网络”。建议各地通过自贸区政策实现港口岸线、产业园区、城市配套的“统筹”,推动通关一体化与标准互认,加速构建“自贸走廊”,搭建起跨区域海洋资源交易平台;强化港口与城市交通、物流、商贸设施的互联互通,破解“城围港”困局,优化港口作业区、临港产业园、城市服务带梯度布局。其二,完善陆海产业链“创新闭环”。各地应着力于“聪明”港口的打造,并发挥“政产学研用”联合体模式,根据当地特点重点突破海上风电制氢、深海装备、深海勘探等关键技术;推动沿海研发与内陆制造协同,建议建立相应的研发及低碳基金或者创投联盟,完善创新链条;重点培育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深海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其三,培育海洋经济“生态共同体”。 港口引擎与城市脉搏正在高速共振,各地唯有打破“港—产—城”的边界,才能释放海陆经济更为巨大的效应,使之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关键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