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引领的医院岗位技能竞赛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
稿件来源:梁翠芬
□ 梁翠芬 在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高素质的医疗人才队伍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深厚的人文情怀。针对传统技能竞赛中普遍存在的“重技能轻思想”“重个体轻协作”“重考核轻育人”等短板,构建“基于思想政治引领的岗位技能竞赛体系”。该体系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铸魂育人为目标,探索出“思想引领-能力锻造-价值升华”的实践路径,将政治要求、职业精神、人文关怀深度融入竞赛全过程,有效提升了医务人员的政治素养、职业精神、协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专业技能提升的时代背景与意义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不仅对医疗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更强调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弘扬崇高职业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所负责的领域和各项工作之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着重提出要“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这为新时代医院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贯穿于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全过程。 当前,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精神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技术主义倾向,容易导致人文关怀缺失、服务意识弱化;另一方面,复杂医疗环境对团队协作、应急处突、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要求更高,这些能力的根基在于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大局观。传统的技能竞赛模式,往往聚焦于单一技术操作的熟练度,未能将政治要求、职业道德、人文精神等核心思想要素有效纳入评价体系,竞赛内容与新时代对医务人员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综合要求存在脱节。 因此,构建以思想政治为引领、深度融合岗位需求的技能竞赛体系,是落实党的卫生工作方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必然要求;是破解“重技轻德”难题、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关键举措;是激发队伍内生动力、增强医院凝聚力战斗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生命线”贯穿于技能竞赛,实现从“技能比拼”向“铸魂育人”的范式升级,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 以思想政治为引领的岗位技能竞赛体系构建的路径 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医疗人才成长规律, 创新性地将技能竞赛定位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锤炼职业精神、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将竞赛体系纳入医院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规划,确保竞赛方向正确、目标清晰。 在竞赛启动前,组织全体参赛人员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政策、医德医风规范、先进典型事迹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竞赛不仅是技能比武,更是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精神的集中展示与锤炼。塑造“比学赶超”氛围,弘扬精益求精职业精神。立体化思想动员,深入解读竞赛方案的思想政治内涵和目标,强调竞赛对个人成长、团队建设、医院发展的价值,激发职工体荣誉感。 将新时代医务人员的核心胜任力是思想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有机统一。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贯穿整个竞赛,在所有基础技能竞赛中,增加“思想政治与职业精神”考核权重。竞赛过程体现人文关怀,操作前是否充分告知、解释;操作中是否关注患者感受、适时安慰;操作后是否详细交代注意事项、整理环境。语言是否得体、态度是否亲切等,引导医务人员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展现良好的沟通技巧、共情能力和服务温度,实现“技术有精度,服务有温度”。 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思想政治与业务能力提升转化 着力打通竞赛成果向思想政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转化通道。“赛马”与“相马”结合,强化政治标准选人用人。建立“思想政治与专业技能双优人才库”。将竞赛中政治表现突出、专业技能精湛的选手纳入人才库。将竞赛表现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优先选拔使用人才库中德才兼备的骨干,在职称评审中对竞赛获奖者予以倾斜,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鲜明用人导向。 思想政治引领下的综合效能提升 通过系统构建和实践基于思想政治引领的技能竞赛体系,成功将思想政治工作“软要求”转化为竞赛考核的“硬指标”,强化了党委对业务工作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导向。医务人员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显著提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明显增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崇高职业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内化为行动自觉。(作者单位: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