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11月钢材市场在震荡中偏弱运行

  □ 汪建华
  截至10月31日,10月钢价走出下跌后企稳甚至反弹行情,钢材综合价格比上月底下跌78元(每吨,下同)。分品种看,螺纹钢价格下跌55元,热轧价格下跌88元,冷轧价格下跌56元;62%进口铁矿石美元指数下跌9.55,焦炭价格下跌49,只有废钢涨了7.8,钢价比预期得要弱。
  展望11月钢材市场,期间虽有反复,但仍有下跌空间,不同品种仍有分化。
  笔者原本以为在超预期限产、需求不差以及贸易合作取得积极进展的内外环境变化下,10月钢价理应有小幅的价格修复,但没有想到的是在国庆节期间数据“不及预期”的影响下,遭受投机资本的提前布局或强力打压,具有分歧的“良好现实”还是输给了今年以来最一致性的悲观预期,也使得四季度的钢材市场走势更加纠结。
  利空11月钢价的影响因素
  一是悲观的一致预期,压力虽有缓解但并未对盘面构成实质性消除。
  笔者在与广大产业和投资客户交流中深刻感受到,整个市场出现了几乎一致性的悲观预期,即使鉴于近期现货价格跟跌不是那么积极,还动不动就试图反弹,而心存疑虑,有些投资者也只是选择暂时性的退出观望,但仍不排除会择机逢高再空。
  二是进口钢材的压力在年内或许逐步加大。虽然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兑现了进口钢材的压力,但随着这些钢材陆续抵达国内并逐步使用,这些压力会体现在基本面上。目前,市场上各种进口数量的传闻都有。截至12月底,进口量少则70多万吨,多则200多万吨,统计口径也无人能说清楚,笔者不完全了解,到年底,钢坯和热轧的新增进口量不到180万吨。
  三是供给居高不下,今年环保部强调不搞环保“一刀切”,环保限产影响虽有,但或许不大。目前,由于原燃料价格下跌,钢材成本重心下移,大部分企业仍有利润,钢厂生产积极性暂不见下降。而截至10月24日,钢材库存同比仍高出104万吨,尤其是螺纹钢和线材,分别高出97.5万和44.7万吨,压力仍显偏高,只有库存降到同期水平,才能真正释放压力。
  四是淡季越来越近,消费下降的影响即将来临,北材南下的压力,还有西北钢材的外销压力,都将面临新的考验,因为今年以来,一些有需求缺口的区域也新增了部分产能。
  五是现货贸易商心态悲观,风险前置,拿货积极性低下,几乎没有投机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将压力转给钢厂自身,或许迫使钢厂降价出货。
  六是2001螺纹钢合约是淡季合约,空头坚信无人愿意接货,因此暂时看不到撤退的迹象,而期货又是当下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风向标,如果期货下跌,现货易跌难涨,期货即使反弹,现货也不见得能跟涨多少。
利多11月钢价的影响因素
  一是需求韧性可能超预期。11月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和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都仍处于扩张区域,分别达到54.8和63.2的较高水平。从业人员指数也环比上升0.7个点到51.8。距离年底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加码稳增长,冲刺年度目标,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10月中旬以来,不少地方紧锣密鼓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出台相关方案,部署以更有力举措打好稳增长“硬仗”。从地方发力重点看,扩大有效投资成为重头戏,重点抓好制造业大项目、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债券等一系列大招实招将加快落地。据统计,9月及年内开工投资额在1万亿左右,环比8月增加了118%,其中,9月新增PPP项目达到113个。
  而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也都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长,短期也看不到明显回落的迹象。一些区域市场(如杭州)出现规格短缺,且有日趋明显之势。
  10月30日,《人民日报》发文指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相信大家会积极作为。
  二是供给或许低于预期。根据钢联统计,10月31日,5大品种的周产量同比基本持平。而有多地,如山西、唐山、江苏等,有进一步限产迹象,东北一些钢厂添加废料已无经济效益,随之可能通过不加废料减少供给。11月全月,钢材库存有望持续下降。
  总之,11月钢材市场,随着限产的扰动、基本面压力的持续缓解以及风险的进一步释放,或将出现间歇性反弹,但也仍然面临各种悲观预期,做空资本必然不会轻易放手,而产业资本也积极采取风险防范措施,钢价在多种压力下仍将进一步探底。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11月钢材市场在震荡中偏弱运行
  本文所版面
【第 B3 版:钢铁物流】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