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中国汽车出口进入快车道特斯拉今年出口或破10万辆
稿件来源:武子晔
  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1~4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58.5万辆,同比增长83%,出口额为88.82亿美元,同比增长105.7%,单车均价为1.52万美元,提升12%。
  过去多年来,中国汽车出口年销量徘徊在100万辆左右,始终未获得实质性突破。今年汽车出口是否将迎来转折点?
  芯片短缺抑制合资品牌出口
“海外市场受到疫情影响,车辆生产和消费等方面供不应求,这给自主品牌出海带来了一些机会。此外,欧美芯片供应判断失误,这让海外市场出现严重的产销不均衡。而目前,国内市场已经摆脱了疫情的影响,相较于海外车企而言,国内车企受芯片影响目前相对较小,满足了海外市场的一些车辆需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记者表示。
  汽车出口量的增长主要与上汽乘用车、长城、吉利、奇瑞以及特斯拉等企业海外市场表现有关。早期的海外业务主要是简单的出口贸易,缺乏对海外市场的深耕和运营。而随着车企在海外布局的业务的落实,一些产能也得到了释放。
  目前,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建立了工厂,在泰国等地也拥有相对成熟的体系;吉利汽车在收购宝腾后,生产也已进入相对正规的状态;上汽在东南亚等一些海外市场也建立了工厂。“在俄罗斯的产能上个月首次突破了3000辆,今年产能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在俄罗斯市场的销量目标是4.2万辆。”长城汽车轮值总裁孟祥军近日对记者表示,长城汽车去年在海外市场销量为7万辆,今年会翻倍。
  过去,中国出口车型大多在技术和性能等均处于中低端水平,产品附加值低、出口单价低、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品牌竞争力差,也是汽车出口的一个致命弱点。孟祥军认为,今年整个汽车出口市场形势较好,中国车企出海的车型已经不是低质、低价的产品。“哈弗F7、长城炮在部分海外市场的价格甚至是高于国内的。”孟祥军对记者表示,随着品牌建设,未来海外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从出口市场来看,亚洲仍然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出口到亚洲的汽车销量为15.3万辆,同比增长56%;南美洲为8.7万辆,同比增长86%;欧洲为8.3万辆,同比增长215%;非洲、北美洲均为4万辆左右。
  乘联会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今年汽车出口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仍然是乘用车的增长空间,尤其是在中东和非洲等国家出口表现相对较强,而欧洲、墨西哥等市场近期较强。上汽集团、长城等东南亚的根据地建设也取得一定效果。
特斯拉出口量占10%以上
  今年汽车出口量大幅度增长,从出口结构来看,新能源车型增量较大。因此,虽然合资车出口量下滑,但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的大幅度增长补回了销量。乘联会数据显示,以4月销量为例,乘用车整车与CKD出口10.7万辆,同比增长146%,其中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16%。在整体销量中,自主品牌出口达8万辆,同比增长 169%,合资品牌出口下降17%。
  乘联会数据显示,对欧洲市场的新能源车出口增长迅猛。其中,上汽与特斯拉等表现较强,特斯拉中国4月份出口达1.4万辆,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出口达2378辆,爱驰汽车出口为335辆。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出口量为中国汽车出口做出了很大贡献。“一个季度至少出口三四万辆,一年的规模就达到了10万辆以上,占中国汽车整体出口量的10%以上。”崔东树对记者表示。
  而从不同市场来看,印度过去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出口国之一,不过,今年印度疫情严重,汽车出口受到很大影响。目前,出口到欧洲的新能源汽车数量较大,比亚迪、上汽乘用车等新能源车型受到青睐。“性价比较高,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在国外相对较强。”崔东树表示,现阶段中国汽车出口只能靠新能源车出去,因为传统车整体竞争力较差,欧美日等地区的二手车对中国品牌的新车出口也是一个竞争力。“近几年,外资车企在华投资、合作、建厂等步伐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先发优势出现减弱态势,‘走出去’的黄金窗口期正在不断压缩,留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时间也越来越短。”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面临中高端新能源品牌及产品的全球势能亟待强化、供应链体系尚不完善、部分关键技术与资源依赖进口等诸多问题。 (武子晔)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国汽车出口进入快车道特斯拉今年出口或破
  本文所版面
【第 B4 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