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冷链供应链新发展格局的实现路径 (中)
□李学工 2.冷链供应链体系重构。对照双循环战略的目标要求,冷链供应链体系亟需重建或重构,结合我国实际,需从核心层、次级层、关联层、边缘层及境外层等5个层级进行重新架构,它是一个纷繁庞杂的综合系统。(1)核心层。包括农产品原产地、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预冷仓库、第三方冷链企业、批发市场、食品加工生产商、冷链物流中心、冷链物流园区、商超、便利店及生鲜电商等(2)次级层。包括生鲜海外仓、区域中心冷库、前置仓、社区微仓、区域云仓、机场空港、港口码头、公铁陆港、边境口岸、甩挂场站、公共信息港、第四方冷链服务商、货运代理商、社区团购、中央厨房及酒店餐饮组织。(3)关联层。主要包括冷藏运输装备、冷链仓储设施/设备、制冷设备、加工包装设备、装卸搬运设备、智慧冷链装备、信息服务、软件开发/外包、包装器具及材料等服务提供商,此外还包含冷链供应链服务集成商、冷链服务中介机构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组织。(4)边缘层。能源、水暖等供应商;建筑工程、通讯、互联网、金融保险、风险投资、冷链地产开发、冷链海外代理、多式联运等服务服务商,以及冷链技术装备研发机构、育种及推广机构、农业科学、食品及营养科学等研究机构。(5)境外层。海外农产品/食品冷链物流服务商、农产品产地供应商、食品加工商、境外冷藏服务商、农产品/食品分销及冷链配送服务商、各类冷链口岸及冷链节点、农产品直采/直供服务商、国外农产品/食品进出口商。 三、如何构建冷链供应链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一)构建冷链供应链国内大循环 1.冷链供应链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认知(1)新发展理念是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灵魂。新发展理念是理念创新的结果,审时度势贯彻新发展理念是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思想航标。(2)国内大循环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前提。国内大循环不是闭关锁国另搞一套体系,而是为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进而实现更大程度地对外开放、最高水平的开放,只有实现国内大循环方可营造国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3)国内大循环是促进国内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条件。面对风云变化的国际环境,只有做好自己的“内修外练”,才可把握全球格局的战略主动权。(4)创新驱动国内大循环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以创新驱动作为国内大循环的核心与关键性要素,才能求得国内外双循环的合作共赢及行稳致远。(5)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内循环的动因就是打造强身健骨之体魄,规避来自于外部的诸多风险与威胁,提升国内统一市场以抵御或化解外部风险的综合能力。 2.构建冷链供应链国内大循环的前瞻部署(1)基于新基建的设施农业产业集群。搭建基于新基建条件下的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的设施农业产业集群,主要涵盖设施种植、设施养殖、设施园艺和设施食用菌等产业集群。截至目前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占世界总面积90%以上,且绝大多数利用聚烯烃温室大棚膜覆盖的太阳能工程。在新基建条件的加持赋能下,加快设施农业产业集群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转变,朝着更加智能、环保、节能、绿色的方向迈进。(2)基于智能化的家庭农场、农业高科/生态产业园。构建冷链供应链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提高农产品生产源头的组织化程度和水平,诸如农产品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业高科/生态产业园等组织的培育和壮大,提升农产品生产的工厂化管理、质量品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及市场开拓的商业化和品牌化。(3)海洋牧场与海上粮仓的战略部署。中央政府对农业耕地划出的8亿亩红线底线,迫使现代农业在现有发展瓶颈和极限的状况下,大力发展海洋农业的目标朝着海洋牧场与海上粮仓的方向进行战略部署。积极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围绕贝类、鱼类、藻类等选育、资源修复、海产品清洁生产、水产品深加工、包装及销售等一体化冷链运作的优化升级。(4)农产品合作联社、设施农业经营体及田园综合体的跨界融合。随着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的加快,一方面农产品合作联社、设施农业经营体及田园综合体等农业生产组织业态呈现出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及新经济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农产品合作联社、设施农业经营体及田园综合体等经营组织嫁接农业旅游、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等领域,以实现跨界融合与协同的新发展格局形成。(5)冷链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冷链中心智慧化。冷链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冷链中心等传统冷链物流节点,以及国际化通商口岸如海港、陆港、空港等大型冷链节点朝着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借助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VR、AI及元宇宙等技术的赋能与助力,实现全链条、全渠道的可视化、远控化管理。(6)加快海外耕地投资项目的种养基地建设。随着中国资本投资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海外租地种植、养殖投资项目农产品种养基地建设日益常态化,除传统农业项目外,各种经济林、果蔬种植、水产品养殖,包括近、远海养殖投资项目也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营造高科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走向国际并带动国内外冷链供应链的提质增效与高质量发展。(7)餐饮冷链社会化、共同化、国际化发展方向。随着我国中式快餐连锁的集约化、集团化发展,餐饮冷链供应链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从全国采购到全球采购,世界各地区的优质食材进入中国市场或中国食材打进国际市场已然成风。一方面,冷链物流业态分化、细化出中央厨房的社会化、共同化及国际化发展态势,日益改变餐饮行业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餐饮冷链供应链发挥着极其关键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餐饮供应链也在掌控从食材产地的采购、预冷、分级分拣、冷藏、包装、运输、配送及信息服务等全链条操控与管理,而且逐步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为餐饮行业降成本、费用,提高效益和效率发挥着显著的渠道通路和中介桥梁作用。 (8)冷链供应链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的创新战略。冷链供应链在新旧动能转换转换的进程中不断衍生出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而且冷链产业大家族也呈现出产业数字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的倾向。尤其是国家政府发布《“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首次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层面,对建设现代冷链物流体系作出全方位、系统性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网络架构,拓展冷链物流服务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完善原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布局,构建产地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创新产地冷链物流组织模式,这一切都将极大地促进冷链物流产业供应链化发展水平。 3.构建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冷链供应链新发展格局 冷链供应链内循环(国内供应链)与外循环(海外供应链),双循环(国内与国际相互融合的全球供应链),通过资金、劳动力、原材料、数据、技术和研发创新等在冷链供给端的投入,再到冷链供应链生产、流通、分配及消费端集成化的最终产品,通过流通体系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资金回笼,从而构成一个由供应、生产、流通和消费组成的国内大循环。为确保内循环的高效与畅通,需要通过结构优化与机制创新手段构建冷链供应链内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二)构建冷链供应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1.冷链供应链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融合发展(1)国内冷链供应链生产端与海外供应链供应端间的跨境融合发展新格局。随着国内农产品/食品的品牌化、品质化程度提升,国内冷链供应链向外不断延伸至海外以开拓广阔的市场,通过与海外冷链供应链供给端组织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将更多的产品转移至国际市场相互之间形成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2)国内冷链供应链需求端与国外链供应链供应端间的跨境融合发展新格局。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及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一方面以农产品跨境生鲜电商、进口商等国内冷链供应链与海外农产品供应商协同共建境外仓开展包括冷藏冷冻、分拣分级、加工包装及多式联运等综合冷链供应链业务;另一方面国内与国外冷链供应链联手打造将海外优质食材的原产地至国内冷链供应链走廊,诸如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巴西等地区的牛羊肉、海产品及乳制品,建立从海外冷链供应链供给端至国内冷链供应链需求端的融合、协同发展平台。(3)构建国内冷链供应链供给端与国外冷链供应链流通端及消费端实现融合发展新格局。国内冷链供应链供给端集成门类多样的农产品,诸如果蔬、海产品、鲜花、禽类等与海外国际贸易组织机构建立起相互融合与协同发展的平台,搭建由国内供给端到国外流通端和消费端的全球冷链供应链体系。(未完待续)(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物流科学研究所所长,“山东半岛陆海经济一体化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特色智库首席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