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是新质生产力条件下供应链建设的基础
当前,全球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自21世纪之后,全球经济的增长从原来高速的增长转向了中低速,从原来的规模性的增长转向了质的发展,这在今天的中国也十分明显。 新质生产力概念自提出以来,在物流与供应链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宋华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体现在技术突破上,而“质”则侧重于传统产业的升级与发展。在全球经济深刻变革、人们对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个性化的背景下,传统运营模式已难以跟上市场需求,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恰逢其时。 供应链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通过优化产业要素配置、提高运营效率,还能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创新能力,并重塑产业关系。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推进,供应链已从传统的流通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旨在通过制造性和生产性服务实现整个产业效能价值的提升。 在新质生产力条件下,供应链的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宋华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3C”框架,包含生产力的“3C”和生产关系的“3C”。生产力的“3C”即劳动者能力、劳动对象的内容和劳动资料的要素三个角度;生产关系的“3C”为组织合作、环节连接和产业生态社区性。 宋华强调,数字技术是新质生产力条件下供应链建设的基础。感知型数字技术、计算层技术和流程的模式型技术共同构成了支撑供应链高效、安全、韧性及绿色低碳发展的技术体系。同时,这些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物流供应链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下转11版) (上接9版) “3C”框架应如何落地?宋华对此进行了剖析。他指出,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的提出本身就引发了对产业链、供应链的一些内容的重新理解,以往谈到产业链供应链时,高效、精益与敏捷的统一是最为重要的标准。但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供应链不仅需要精益和敏捷,还要更加强调安全、韧性和绿色低碳。 要实现供应链安全、韧性和绿色低碳,链主企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宋华以中车集团为例,阐述了链主企业通过产业基金支持、创新和数字化以及运营和健康度管理等方式,推动产业链薄弱环节改善,实现高效、安全和韧性发展的路径。 从劳动者角度来说,想要实现“新质”,必须提升劳动者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信息获取、分析能力和商流物流组织能力,还要包括最为重要的运营能力,也称“创新能级”。 宋华指出,劳动者的创新能级要针对三种场景:一是对于特定的企业,发挥供应链“助能”效应;二是对群体层面特别是中小企业,发挥建设能力、发展能力;三是对整个产业生态,发挥“创能”能力。 宋华指出,在新的时代浪潮中,供应链的发展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迭代升级,而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从线性的单一路径,跃升到立体的多元网络;从孤立的点状存在,蜕变至互联的多中心格局;从片段式的局部优化,升华至全面的系统繁荣。这一变革将呼唤我们超越传统的边界,拥抱更广阔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