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 从各地试点示范情况来看,零碳园区规划和实践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一是产业绿色转型类,侧重于传统产业转型、绿色产业发展;二是能源低碳发展类,侧重于分布式光伏、风电、生物燃料等低碳能源,重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三是碳汇能力提升类,侧重于森林碳汇、碳汇计量检测与交易等方面;四是生活消费普惠类,重点关注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领域。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推动零碳园区模式落地、助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分析师刘晶宁: 零碳园区的可持续运营,核心在于绿色投入是否具备实际经济回报。建议各地在零碳园区发展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因园施策。可将零碳园区划分为“探索试点期-机制成熟期-示范复制期”等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推进园区建设。地方还应根据零碳园区评价标准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和动态退出机制,确保零碳园区做到名实相符。
安徽省经济研究院资源环境和绿色低碳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汤丽洁: 目前零碳园区落地的实务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难点:一方面,国家针对零碳园区的设计标准并不完善,以安徽省为例,虽然去年已经出台了零碳园区建设方案,但是碳足迹如何核算等细节问题上还缺乏地方性的标准规范,这导致部分地区处于边建设边观望的状态中,制约了园区标准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能源结构面临挑战。安徽省首批十家零碳产业园区筹建名单中,除了芜湖经开区奇瑞智造一工厂物流园区可以实现百分百的清洁能源供应以外,受限于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比较匮乏,其余有数个园区的化石能源比例占到五成以上,转型任务比较艰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