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下的赶路人
稿件来源:时春香
□ 时春香 深夜十一点,我蹲在小区花坛边,看八岁的儿子小勇用快递盒改装变形金刚。他剪下美团骑手保温箱的边角料当铠甲,用饿了么头盔的泡沫内衬做盾牌,嘴里还模仿着电动车加速的“呜呜”声。这场景让我想起白天在社区驿站遇见的骑手小林——他胸前的工牌沾着雨水,却把客户退回的变形金刚玩具仔细包好,说要带回去给儿子当生日惊喜。驿站货架上新添的“银发急送”通道亮着暖黄的光,小林分拣智能药盒包裹时念叨:“这些血压仪能自动传数据给社区医院,咱们送的可是救命线。” 这座城市总在凌晨四点醒来。天未破晓时,穿黄蓝制服的骑手们已如候鸟般掠过街巷。我常去庐阳区四牌楼商圈的暖“新”驿站打热水,总碰见网约车司机周姐捧着保温杯等接单。她车顶贴着夜光星星贴纸,说这是和儿子约定的“暗号”:“孩子说妈妈的车顶有银河,夜里迷路的人都能找到光。”有次暴雨天,她载着高烧患儿在交警绿波带护送下疾驰,湿透的工牌被孩子攥在手心。事后躲在驿站抹眼泪:“警车开道时手都在抖,可听见后座孩子喊阿姨,方向盘就攥得更紧了。”驿站墙上的电子屏滚动着最新政策:“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至17省”,周姐的工牌夹层里,还塞着儿子画的“妈妈安全驾驶勋章”。 春日的梧桐絮飘进货车司机老谢的驾驶室。他在合肥至武汉的干道上跑了十五年,驾驶座后挂着全家福和血压仪,说这是“卡友地带”线上社区送的互助礼包。去年腊月,他通过平台“司机之家”视频参加儿子的小学家长会,镜头扫过满墙奖状时,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突然结巴:“老师,我、我能不能把车喇叭当掌声?”如今他的重卡装了智能调度屏,等货时还能听两节心理学网课。“平台开了银发照护培训通道,学好了能给养老院跑运输,这智能屏就是接单神器呢。”老谢开心的说道。 暮色里的暖意像蒲公英四散。网约车司机群里流传着“暗号地图”:海卉花市骑手友好街区的奶茶店,第二杯半价必须留给穿工服的人;胡小厨麻辣香锅永远备着七五折套餐,老板娘说骑手们送来的不只是订单,还有沾着烟火气的祝福。 小勇终于完成了他的“骑士号”变形金刚,把荧光贴纸贴在车灯位置:“这样妈妈晚上写稿时,它就能当小夜灯啦。”窗外的星光落在他翘起的睫毛上,远处传来货拉拉驶过减速带的闷响。这座城市里,无数新就业者正载着各自的月光与晨露穿行,他们的保温箱里装着客户的期待,后备厢塞着家人的牵挂,而导航终点永远闪烁着温暖的人间灯火——那里有政策护航的安心,也有彼此照亮的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