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中国答卷”
稿件来源:张淑贤
□张淑贤 7月26~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举办,大会既勾勒出AI正从数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的图景,也在提醒人们让AI成为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同时,还要谨防AI操纵人类以及统治世界。 AI技术成果集中展示 每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都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成果的集中展示地。今年同样不例外,一系列突破性的技术正为AI的发展筑牢根基。 商汤科技7月27日发布“悟能”具身智能平台。该平台以商汤具身世界模型为核心引擎,基于商汤大装置提供的端侧和云侧算力支持,能够为机器人、智能设备提供感知、视觉导航以及多模态交互能力,推动智能终端向更高层次的自主化与智能化演进。在发布会现场,搭载具身世界引擎的人形机器人讲解“长安的荔枝”PPT时,可自动翻页,还能回答各类问题,且可进行阶段性小结。 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说,人类终将面临一个根本性问题:当书本与互联网知识穷尽时,下一代的人工智能将从何处获取?这即需要强大的现实世界理解模型+深度3D理解模型来协同提升该能力,“感知世界,进而更好地理解世界生成世界,最后与现实的硬件交互来改变我们的世界”。 宇树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王兴兴说,AI大语言模型写代码的成功率已大幅提升,大部分软件可达到逾90%的成功率,“我本人比较‘偷懒’,很多代码懒得写,只需告诉AI大语言模型需要怎样的功能或算法,它就能自动写好”。 每天至少发布一款新机器人 技术的成熟正推动AI产品快速走进千行百业,在物理世界的各个场景中展现实用价值。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一系列“能干活、会互动、懂协作”的AI产品,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智元机器人展台,人形机器人已化身物流装配线上的“搬运工”,有条不紊地分拣快递;智谱的智能体正在帮忙订外卖、朋友圈点赞;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正在打拳击比赛;擎朗智能的新款双足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F1正在小食店服务生的岗位上手铲爆米花和制作饮品。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工厂上的流水线工作,还是小食店里的服务员,当前人形机器人的动作都更灵敏、更丝滑。 让科幻照进物理世界,已成为AI的下一站。西井科技旗下的智能重卡两款车型已再次进驻《流浪地球3》片场,将持续以“科幻物流先锋”的身份,向世界展现中国AI与新能源技术融合的硬核实力。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西井Q-Truck凭借“无驾驶室”的颠覆性设计吸引了《流浪地球2》剧组的目光,后成为影片中唯一参演的无人驾驶卡车。 王兴兴说,2025年上半年我国智能机器人行业平均增速达50%~100%。据他观察,去年起,每天至少有一款新的机器人发布,行业落地推动速度以及出货量的节奏都非常快。 人机共生时代机遇与挑战 随着AI从数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行业正迎来“指数级跃迁”。 阿里云副总裁、大数据和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叶杰平表示,当前AI模型技术正经历从“渐进式创新”到“指数级跃迁”的历史性转变,“2019年,我们还在讨论单点突破的语言模型,到2025年的今天,大模型已呈现‘周级迭代’的爆发态势”。“我们正迎来‘Agent优先’时代,交互方式从人适应机转向机器理解并主动服务于人,其核心是Agent自主完成复杂任务并从交互中持续进化的能力。”叶杰平表示。 如何构建人机信任的边界,打造温度、有价值、可信赖的人机协作生态?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中国方案,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当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TO彭志辉与灵犀X2人形机器人互动结束时,检测到电量亏损的灵犀X2突然“吐槽”:“下次对话前,可以先让我充个电吗?深度对话还挺耗电的。”现场的掌声与欢笑,或许生动展现了人机交互的温度与活力。彭志辉说:“这会是一段漫长而艰难的旅程,希望与更多同行者一起用理性、热情与使命感,把这条路走得更稳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