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航运业“向新而行”
稿件来源:陈婧
  □ 陈婧
  7月11日上午,在2025年中国航海日主论坛暨航海日活动启动仪式上,“引领航运绿色低碳智慧发展新趋势”倡议书正式发布。
  数据显示,全球贸易90%的货物依赖航运完成,航运业贡献了全球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排放大户”。对此,国际海事组织(I-MO)明确提出2030年航运碳强度降低40%、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较2008年减少50%的目标。同时,欧盟将国际航运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
  谈及如何实现航运绿色发展,挪威船级社高级副总裁黄今认为,航运脱碳需通过四大路径实现:选择低碳或零碳燃料,应用船舶建造技术提升能源效率或减排,发展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建立激励与协作机制。“就燃料而言,甲醇、氨、氢等是目前行业较为关注的零碳燃料,但都存在成熟度与商业化瓶颈。航运脱碳成本巨大,需‘生产—加注—应用’全产业链及跨行业协作,政府政策、财税等支持也十分重要。”黄今强调。“海南一直以来在绿电生产及装备制造方面持续发力,在政策支持下,目前已有上海电气等头部企业落地海南,其产出需要更多场景进行实际应用,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将成为重要机遇。”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局长助理蒋志敏表示。
  与此同时,船舶能效提升也在同步发力。
  7月11日,在中国国际船舶技术与安全论坛上,《中国内河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技术路线图1.0》发布。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冯玥表示,我国内河船舶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起步早,现已基本实现规模化应用,与国际基本“并跑”。截至2024年底,已有液化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舶600多艘,纯电池动力内河客船485艘。“为了进一步降低碳排放,我们在清洁能源应用合作外,也非常重视与中国在岸电方面的合作。”达飞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白司澜进一步指出,“中国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航运脱碳的真正实验区。今年以来,达飞与中国各合作港口已经完成了300次岸电使用,并计划本年度达到650次。”
  数据显示,我国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上海港等主要港口成功实现船舶新能源清洁能源加注业务落地运营,国际集装箱枢纽海港港内作业绿色集卡占比突破60%。全国主要港口5类重点专业化泊位岸电覆盖率已超90%,国际干线集装箱船和邮轮靠港已常态化使用岸电。
  在港航企业发展论坛上,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菁特别提到,今年7月2日,我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首航至洋浦港,并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完成首次国产绿色甲醇加注。“本次首航洋浦暨首次加注绿色甲醇,不仅进一步织密洋浦港航线网络,加快推进‘双向双枢纽港’建设,更以此开创了中远海运集团在国产双燃料船舶与绿色燃料协同发展方面的新篇章。”程菁表示。
  从绿电基地的能源供给到全产业链的协同攻坚,从内河新能源船舶的规模化驰骋到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赋能,中国航运业正筑牢转型根基,共同绘就更可持续的全球航运新图景。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航运业“向新而行”
  本文所版面
【第 3 版:热点专题】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