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持续攀升
——上半年港航大事记
□本报记者 朱睿颖 7月11日发布的《2025年中国航海日公告》显示,作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约95%的进出口贸易货物量通过海运完成,海运航线和服务网络遍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海运设施体量最大、海上运输货物最多的国家,港口规模、船员数量、船队规模、造船产量、海洋渔业规模等位居世界前列,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2025年已过半,现代物流报记者对上半年的港航大事件进行了梳理,以飨读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要求加快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 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的通知。其中提到,有关部门、各地区要推动加快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支持相关城市联合打造重要商品骨干流通走廊,强化综合交通网络有机衔接,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统筹布局城乡融合、区域联通、安全高效、智慧协同的通信、能源、物流等基础设施,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加快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 《长江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过闸船舶安全检查规程》正式发布 1月1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公告,由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主编的水运工程建设推荐性行业标准《长江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过闸船舶安全检查规程》,标准代码为JTS/T329—2024,自2025年3月起正式施行。 国内首批内江内河单一甲醇动力船开建 1月21日,国内首批内江内河新能源甲醇单一动力船舶,在广东肇庆市开工,该项目预计建造50条船舶,用于肇庆西江的水上运输。此次开工的动力船也是中国内江内河的首批单一甲醇动力船。 海南洋浦港加紧航道改扩建满足20万吨级集装箱船通航 2月9日,在海南洋浦港洋浦港区航道改扩建工程SG01标施工现场,三艘大型耙吸船正在进行航道疏浚施工,目标在今年下半年提升航道能级,满足20万吨级集装箱船单线乘潮通航。 “双子星”首航第1箱正式起吊,联盟在洋山港启动 2月10日,随着上港集团宣布“‘双子星’上海港首航第1箱正式起吊”,马士基与赫伯罗特共同运营的“双子星”联盟在上海的首航正式启动。 水富港、宜宾港至龙拱港铁水联运“南磷北运”航线首航 2月14日,随着装载着62个铁路箱的船舶驶入山东济宁龙拱港进行作业,标志着水富港、宜宾港至龙拱港铁水联运“南磷北运”航线成功打通,开辟了西南地区至济宁货物往返运输新通道。 “湖南株洲—广州南沙”海铁联运班列首发助力降本增效 2月19日,一列满载着“湖南制造”汽车配件的海铁联运班列驶入南沙港南站,标志着东方海外“湖南株洲—广州南沙港”海铁联运班列蛇年首发圆满成功。相较于以往物流模式,该班列运输时间可节约10天,为客户降低50%的运输成本。 国内首条业务量突破“100万箱”的海铁联运线路诞生 3月5日,随着一列装载着100余标准箱日用小商品货物的海铁联运班列从义乌西站缓缓驶出,“义乌-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线路历年累计业务量突破100万标准箱。至此,国内首条业务量突破100万标准箱的海铁联运线路诞生,这是宁波舟山港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最新成果。 改路线主要承接义乌市场小商品业务、太阳能光伏板业务以及中欧回程班列等业务,是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重要载体。 两部门联合印发《推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行动方案》 3月24日,交通运输部消息,经国务院同意,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推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行动方案》 (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以“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为方向,提出着力优化主干线大通道、全面畅通高等级航道网、巩固提升港口枢纽能级、提高运输组织化智能化水平等重点任务,更好发挥内河水运大运量、低成本比较优势,更好服务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三峡过闸船舶交通组织一体化平台正式上线 4月1日,三峡过闸船舶交通组织一体化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标志着三峡过闸船舶水上交通组织工作迈入新阶段。 三峡过闸船舶交通组织一体化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将提升待闸船舶分布动态分析、待闸锚地智慧锚泊管理、待闸船舶智能联动管控、智能化锚位分配与指泊移泊、信息实时推送和告警执法联动五个方面的效能。 广西钦州—阿联酋迪拜杰贝阿里港滚装船整车出口航线开通 4月7日,从北部湾港钦州港区大榄坪作业区装运200辆整车的中国籍滚装船“长发隆”轮,在海事部门的现场护航和远程通航保障下,扬帆远航中东阿联酋迪拜杰贝阿里港。 标志着首条中国钦州——阿联酋迪拜杰贝阿里港滚装船整车出口航线正式开通。 海南省首个航运争议多元解纷协作机制落地 5月7日,洋浦海事局、海口海事法院洋浦法庭在儋州洋浦签署《关于构建“航运争议多元解纷中心”协作机制备忘录》,标志着海南省首个航运争议多元解纷协作机制落地。洋浦海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方将以“航运争议多元解纷中心”为依托,致力于实现航运争议“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解纷服务。“港口码头+铁路场站”:多式联运发展的突破口 5月8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铁路局综合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学习借鉴集装箱多式联运场站共享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推广宁波舟山港多式联运堆场、广州南沙港多式联运堆场、钦州港多式联运堆场3个案例,主要涉及多式联运堆场共享共用、多式联运场站一体化运营管理、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一体化、多式联运信息高效互联4个典型做法。 中部六省省会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5月12日,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湖南长沙、山西太原、河南郑州、湖北武汉六市联合发布《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交通运输协同发展合作倡议》,将共同构建中部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据了解,经各方协商,六市将携手构建高效畅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沿江、京九、呼南等高速铁路建设,布局中部地区“三纵四横”高铁网,推进长江航道整治,协同推动三峡水运新通道等项目规划建设。六市还将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联合开展综合运输服务“一票制、一单制、一箱制”试点,推进长江航运信息资源整合,拓展低空经济场景应用,推动跨区域交通和旅游融合发展。 全国首趟“一单制”跨境铁海联运班列开行 5月14日,一列满载韩国货品的跨境班列从山东烟台港发车,前往吉尔吉斯斯坦,这是全国首趟“一单制”跨境铁海联运班列,全程运输时间可压缩一半以上。整个运输过程,承运企业只需一张货运单据,就可以让跨境商品实现“国际海运与国内铁路”无缝衔接。 日照优质引航服务助力“一带一路”贸易航线常态化运营 6月11日,船长200米的马绍尔群岛籍散杂货船“太平洋百合”轮,在日照引航站高级引航员程升的引领下,安全驶离日照港岚山港区。 该轮装载有价值数亿元的386辆工程设备车辆和3万多吨钢材,开往非洲东海岸国家坦桑尼亚,标志着中远海特东非班轮航线在日照港进入常态化运营新阶段。 青岛引航站精准施策破难题 极端天气安全引航保生产 6月14日,青岛引航站克服台风“蝴蝶”外围环流与恶劣海况叠加影响,成功引领超大型矿砂船“深圳矿业”轮安全靠泊董家口港区,有效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保障了港口生产顺畅,获得服务对象高度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