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规避货物中转风险
稿件来源:冯定根
□特约记者冯定根 在公路零担物流货运企业中,有一种货物中转风险总是让物流企业深感无奈,但又不能完全避免。 据了解,在宁波物流企业中,货物中转风险约占年货运总量的千分之一,平均每天约有一至二票货物在中转时会出现各种中转风险。而出现货物中转风险,多属散票拼装货物和零星小件货物,且经二次甚至数次中转货物。中转货物最容易出错的是货物外包装相似,到货目的地相同,一旦发生中转串货或少货事故,追责起来很是耗时费力。 如宁波L公司1台器械,委托J公司承运经合肥中转至铜陵,因“听通知放货”在操作而出错,导致该货被人误提不能追回。因此引起失货客户单位强烈不满,并诉至法院。J公司因此赔损客户17000余元。 又如,宁波J物流公司在承运宁波S公司的一票汽车发动机配件至湖北襄樊,在武汉至襄樊站点中转时突然遭遇暴雨,由于襄樊中转站点没有及时做好防雨措施,导致雨布被积水渗漏,导致货物生锈而被拒收退回,直接造成经济损失2万多元。 上述两个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事故风险都在中转站点发生,所以要减少此类风险发生,物流企业在布局选择中转货站时,应慎重考虑到潜在的风险因素,对合作站点要进行必要的资质审核和量化评估,以降低货物中转时风险的发生率,若货物在中转过程中出现货损、货差现象时,能确保追责到人。 同时,对于需要二次或三次中转到站的货物,物流企业在受理托运时,运输服务的价位应相应提高,以保证货物在中转时的服务管理成本。对于发往物流不活跃地区的中转站点的货物,以及易损、易失高附加值的物品,应事先办好货物保价,通过货物保价保险来降低、规避货物中转风险的发生。同时要对司机、车辆、货物进行实时跟踪,动态管理,在货物到达中转站点分拨货物时,要做到在监控可控的范围下进行作业,这样当货物出现串货、丢货现象时,可以借助监控追责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