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视角下的前置仓研究 (上)
□ 王艳 前置仓,作为近年零售行业较为热捧的仓配模式,是电商业、综合商超业为了让货物离消费者更近、提高配送效率,推出的一种仓配解决方案。这种模式也为流通供应链的升级与创新提供了发展新思路。本文从供应链视角下对前置仓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前置仓促进了供应链发展的新特点,提出了供应链视角下的前置仓发展策略。 一、供应链视角下的前置仓解读 (一)前置仓概述 前置仓是供应链末端最靠近消费者的一个节点,整合优化供应链上游品牌商资源,服务供应链终端消费者,以主打生鲜商品为主的前置仓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也使得流通供应链创新升级,呈现出架构优化、长度变短、可视度更强、随需应变等诸多特点。 (二)前置仓主要类别 目前商超企业、电商企业等都在布局前置仓,从供应链的角度研究,本文将前置仓分为两类,分别为垂直一体化式和横向整合式。 1.垂直一体化供应链的前置仓 随着零售模式的不断迭代,供应链开始向精准简短有效优化,零售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核心,纷纷舍弃中间的冗长环节,大量货物采取从源头直采模式。此模式下的前置仓,通过对订单数据的有效分析,得出精准商品需求量,通过流量垂直一体化地自下而上运作供应链,协调上下游企业为消费者服务。此类前置仓可以分为两种来具体研究。(1)“店仓一体”的前置仓模式“店仓一体”的前置仓即所谓的明仓,通常为前店后仓的模式,线上线下完全融合,一套库存有应对门店和配送到家的两条链条出口。此模式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可以提供消费者多场景的购物体验,线下引流,线上体验,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不过,门店要求面积较大,一、二线城市选址困难,扩张速度慢。 其典型代表,如阿里旗下的新零售网红“盒马鲜生”,门店通常选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商圈周边还会有多个社区,盒马鲜生店面通常在4000m2至6000m2之间,后仓与门店经营面积比大概为1:2。盒马鲜生店最引人注目的是时刻在悬挂链下运转的拣货袋,这个设计大大提高了拣货的速度和效率,保证了最快30分钟为客户送货到家的送货到家体验。(2)“纯粹仓库”的前置仓模式“纯粹仓库”的前置仓即所谓的暗仓,没有线下店面作为依托,在靠近消费者的地方,选择合适的区域租100m2至500m2空间用作商品的临时仓储、分拣、打包和配送,比如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和朴朴超市等为代表的前置仓模式,生鲜是核心品类,通常覆盖周边3公里范围,1小时送达,这是目前前置仓暗仓的主流配置。 以每日优鲜为例,每日优鲜店是实践前置仓最早的生鲜电商企业,目前已在20多个城市建成1000多个前置仓,其中北京300多个,通过精简品类,实现了供应链原产地直采。此类前置仓没有线下店面的销售功能,对选址要求偏低,租金成本较低,具备快速批量复制性的特点,当前置仓数量足够多时,可以具备掌控供应链的话语权。 2.横向整合式供应链的前置仓 此类前置仓的核心是“整合”,典型代表是京东到家,整合各类线下商家资源,汇集超过百万门店,为社区消费者提供周边超市、菜市场、水果店、药品、家居用品、烘焙、鲜花等商品,不止有社区周边的小商家,更有家乐福、京客隆、山姆会员店、永辉等零售巨头加入,可为消费者提供海量丰富的货物种类,满足消费者的各类需求。 此类模式的典型特点是建立数字化平台,整合各类线下店面,以平台为核心进行无界零售,将商家店面的现有库存二次盘活,结合电商平台的巨大流量优势,挖掘新用户,培养新的消费习惯,创新新型流通供应链。比如,2019年京东到家的扩张重点已转移至三四线城市,通过与本地知名商超的深入合作,京东到家推出“百城万店冰爽季”的夏日大促,覆盖近百座城市,平台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共赢。 (三)前置仓优劣势分析 不论何种前置仓,都有很多共性,能让消费者足不出户,购买高品质商品,体验购买过程的满足感,享受1小时内的送货到家服务等,比如,“每日优鲜”日前发布的《2019生鲜年货消费报告》,其年货极速达订单平均配送时长为42分39秒,而订单最快配送时长仅为8分17秒。前置仓的设置,缩短了供应链的长度,让供应链的反应更迅速,不过,不同供应链下,前置仓也有差异存在,也具备不同的优劣势表现,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选择适合自身供应链发展的前置仓配置。 二、前置仓模式推动流通供应链不断优化 (一)由流量数据拉动供应链运营 前置仓,不仅是供应链中触达最终用户的最后链接点,也是离用户最近的分布式经营中心和数据中心。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的不断进步,对消费者绘制更清晰的画像,预测更准确的流量,以流量为核心,通过流量运营供应链,更准确地进行商品采购,更及时地调整商品品类和数量。以每日优鲜店强调的“千仓千面”为例,前置仓的库存是由订单决定的,根据周边区域消费需求的不同,大仓每天向每个前置仓补货的商品种类和商品数量都会不同。依托于足够的大数据,千人千面甚至百万面,每个消费者都被数字化了,但人的行为和决定是极难预测的,偶然性极大,每日优鲜不断升级补货算法,从只取过往7天销量的平均值,演变到以周销量和年销量为基数,辅以星期系数、社区属性系数、天气系数、促销活动等变量来进行更准确的预测,在“算法+选品+服务”三者间组合不同的模型,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模型,将供应链补货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 (二)前置仓逐渐门店化 传统供应链体系下,小仓是大仓的子集和附属,供应链属于自上而下的运营管理模式,存储货物数量和种类是由企业和大仓决定。 (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文章来源:王继祥微信公众号) |